(香港,2021年6月7日)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在「世界海洋日」(6月8日)前宣佈,一次性塑膠製品在香港的使用情況出現大幅回升。保育基金的年度調查結果顯示,新冠疫情令香港市民日益依賴外賣和食物外送服務,更頻繁使用一次性塑膠飲管、餐具及容器,導致2017年起連續三年港人減用塑膠製品的趨勢大逆轉。
香港的海洋垃圾多達95%來自本地源頭,當中 60至80% 為塑膠垃圾。即棄塑膠飲管依然是海洋垃圾主要來源之一,需要長達500年才可降解為微塑膠。然而,調查結果卻顯示單憑這些不爭的事實,不足以令市民反思,仍有很多人貪圖方便,繼續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該項調查在本港進行,訪問了1,000名15至59歲的人士,結果發現即棄塑膠飲管使用量從每人每星期4支增至4.4支,亦是2017年至今首度錄得升幅。目前,即棄塑膠飲管在香港的使用量為每年11億支[1]。新冠疫情亦令餐廳使用的塑膠垃圾大增,原因是25至59歲的活躍勞動人口增加購買外賣和惠顧食物外送服務,令即棄塑膠餐具及容器的使用量從每人每星期2.1件大增至2.8件。
保育基金主席陳晴表示:「對於即棄塑膠飲管使用量在此艱難時期有所上升,我們感到痛心。為了推動公眾減塑以保護海洋生態,保育基金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和社區教育計劃,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無飲管運動』。我們必須密切留意市民生活習慣的轉變,並且努力不懈,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減塑的良好習慣。」
調查發現香港人在食物外送平台點餐時,願意不用即棄餐具。採用食物外送服務點餐時,40%受訪者會勾選「不用餐具」的選項 (較去年的 33% 上升)。然而,受訪者亦提到即使表明「不用餐具」,間中依然會收到餐具。在此情況下,接近半數受訪者(49%)不會將不需要的餐具退還,而當中只有62%會將餐具留待日後使用。
保育基金呼籲市民及餐廳積極行動,建立「走塑」的生活方式。消費者惠顧食物外送服務時,通常是在家中或公司內,大可使用可重用餐具,而在這些食物外送平台點餐時,亦可多加留意,表明不需要餐具。至於餐廳和服務人員則應加倍謹慎,避免向顧客提供他們不需要的餐具。
談及香港如何能夠減少塑膠垃圾時,41%受訪者建議餐廳完全停止供應一次性塑膠製品。18%受訪者提議餐廳只在顧客要求時提供此類餐具並額外收費 (較去年的12% 上升)。22%受訪者則建議餐廳向主動提出不用一次性塑膠餐具的顧客給予優惠或獎勵 (較去年的19% 為高)。要確保此等建議切實可行,香港政府、行業持份者、餐廳及廣大消費者必須通力合作。
陳晴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新冠疫情拖慢了本地環保進程。但我們絕對不應以疫情為藉口,應時刻警惕我們對環境造成的威脅。現時共有超過 1,800 間食肆、學校、企業及政府部門等參與「無飲管運動」(https://www.opcf.org.hk/tc/show-your-support),我們必須延續及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們致力保護美好環境的願景將可貫徹始終。」
-- 完 –
[1]調查於2021年4月16日至5月7日進行,訪問了1,000名年齡為15歲或以上人士,結果顯示每人每星期平均使用4.4支飲管。將此數字乘以本港同年齡組別的總人數(4,846,876)及一年所有星期總數(52),相等於香港每年使用11億支飲管。在2020年的調查中,每人每星期平均使用4支飲管,由此推算每年使用量高達10.1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