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野生動物
在香港這片人口稠密的彈丸城市,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她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其實香港的哺乳類動物種類繁多,有記錄的品種已經超過 50 個,其中當然包括猴子和野豬。
猴子
香港的猴子主要分布於金山、獅子山、城門郊野公園及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棲居於香港的猴子品種有獼猴 (Macaca mulatta)、長尾獼猴 (M. fascicularis) 及牠們的雜交種。香港雖然位於獼猴的自然分布範圍內,但原有的野生群落相信已經絕跡。現存的猴群是於1910年代在九龍山一帶(即金山及獅子山郊野公園)再次被引入的個體之後代。
香港的猴子總數估計為1,800隻。牠們會分成不同的猴群,而一個猴群的數目更可多達200隻。牠們的天然食物包括葉、花、樹枝、植物根部和樹皮,偶已也會捕捉昆蟲作為補充。另外,漁護署亦在郊野公園種植合適的樹木,為猴子提供足夠的天然食物。
有趣的行為:
- 牠們會像倉鼠般將食物收藏在嘴內的頰囊內
- 互相梳毛及捉蝨是表示友好的行為,是猴子間的社交活動之一
- 如猴子張大嘴巴和向前撲向人類,是威嚇的表現;但只要把視線移開,牠們通常不會真的作出攻擊
- 猴子的臉部及臀部在發情期和交配季節會呈較紅的顏色
野豬
野豬 (Sus scrofa)是本地體型最大的原生陸棲哺乳動物,成豬體重可達200公斤及體長達2米。牠們長有厚而粗糙的短毛,毛色為灰棕至黑。幼豬初出生時毛色呈深淺棕色條紋,條紋會在頭6個月至1歲後慢慢消失。
野豬是雜食性動物,以進食植物的根及球莖或泥土中的小動物(如昆蟲或蚯蚓等)為主。牠們亦善於游泳。
有趣的行為:
- 野豬的行蹤隱秘,一般會避開人類
- 牠們是夜行性動物,活躍於夜間
- 雄豬通常單獨行動,而母豬則會與幼豬成群出沒
「停止餵飼野生動物」計劃
「停止餵飼野生動物」計劃旨在提高公眾意識並鼓勵他們尊重野生動物。
為了更廣泛向公眾宣揚「停止餵飼」的信息,除了學校講座外,保育基金於琵琶山停車場、金山或城門郊野公園等地點舉辦外展公眾教育活動 ─ 包括導賞團和教育攤位。
提高公眾意識
猴子及野豬等野生動物,近年已經適應在郊野公園邊陲附近覓食,甚至在市區徘徊,加劇了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這些衝突有可能導致動物作出攻擊、引發交通事故或破壞環境衞生等風險。
自2018年起,計劃在郊野公園舉辦了多達220次教育攤位及41次免費生態導賞團。教育攤位於琵琶山停車場、金山或城門郊野公園設立,迄今已接觸超過32,000公眾人士,宣揚不應餵飼野生動物及如何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阻止可疑餵飼行為
在宣揚不餵飼野生動物的信息的同時,保育基金經常在教育攤位附近發現一些疑似餵飼行為,例如人們在猴子面前拿著食物或故意留下大量食物等。因此保育基金將不遺餘力地勸止現場的任何可疑餵飼行為。
學校講座
為了加強公眾對於正確與野生動物相處的認識,保育基金與漁護署更設計適合用於幼稚園及小學的教材,迄今已舉辦超過252場免費教育講座。講座主要介紹本地常見的野生動物,包括猴子及野豬,以及遇見這些野生動物時正確的行為,例如不應餵飼牠們等。同學更可藉著參與互動遊戲,從中學習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幼稚園教育講座將以「『自然觀察員』訓練學堂」為主題,採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配合多種運用不同感官的體驗式學習元素,訓練同學成為「自然觀察員」,認識野生動物(尤其是猴子)的自然行為及其天然食物來源與棲息地,培養他們對待野生動物的正確態度,以行動宣揚「停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訊息。
小學教育講座的主題為「野生動物科學常識知多啲」,首次加入STEM的學習元素,切入有關野生動物的知識,亦設研討環節鼓勵同學合作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減低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的議題中,發揮創意。
幼稚園及小學教育講座現已公開接受報名,請下載下列表格,填妥後傳真 25535840交回。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敬請踴躍參與。
幼稚園講座詳情及報名表格: 2022/23年度已額滿
小學講座詳情及報名表格: 2022/23年度已額滿
您的參與
如果您希望為宣揚「停止餵飼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及保育香港珍貴的野生動物出一分力,保育基金歡迎您加入我們的義工團隊!「停止餵飼野生動物」義工計劃旨在透過讓公眾參與成為保育大使向市民及遊客宣揚不餵飼野生動物的信息。有關詳情,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