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從2009年起,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與香港城市大學(城市大學)合作推行「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已有超過2千7百名學生參與此計劃。參加計劃的中學生在城市大學研究人員的指導下,學習飼養馬蹄蟹,並觀察、記錄馬蹄蟹幼體的生長過程,最後將長大的馬蹄蟹放歸自然。該計劃旨在促使中學生參與飼養馬蹄蟹,了解其生活習性及棲息環境,從而以正確態度看待野生生物,並學會協助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於飼養過程中,學校亦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宣傳活動,務求將保育馬蹄蟹的訊息傳得更廣更遠。
馬蹄蟹的簡介
馬蹄蟹(學名「鱟」)早在4.75億年前(奧陶紀下旬)已存在,比早期恐龍還要早2.3億年在地球上出現。而其形態在過去數億年沒有多大的改變,故有「活化石」之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馬蹄蟹在進化史及生物學上,皆具有極高的價值。近年來,這種「活化石」因棲息地不斷受到人為因素影響,面臨絕種的威脅。香港城市大學於2009年進行的調查發現,由於馬蹄蟹的棲息地受城市發展所干擾,牠們在香港某些沿海泥灘的數量在2002至2009年期間大幅下降九成。
重要性
「活化石」的神奇藍血
馬蹄蟹的藍血在提取後可製成「鱟試劑」,快速而準確地檢測由細菌產生的內毒素,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醫療藥物、產品和設備是否受到污染,於醫學上有重大的貢獻。
威脅
人類過度捕捉作食用、海螺漁餌和醫療用途 | 產卵和供年幼馬蹄蟹成長的泥灘因海岸發展和污染而消失 | 被俗稱「鬼網」的棄置漁網或漁具纏繞致死 |
中學生飼養馬蹄蟹
人工繁殖
繁殖馬蹄蟹的最大難題是保障其存活率,特別是馬蹄蟹在脫殼期間死亡率特別高。城市大學於實驗室成功營造出自然的產卵及繁殖環境,而且研發了一種特別的飼料,讓馬蹄蟹以正常、甚至更佳的速度成長。野外自然繁殖的馬蹄蟹存活率低於萬分之一,但參與這項計劃的學生卻得以把存活率提升至76%。 |
香港城市大學的專家擔任「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的技術顧問。 |
同學們透過餵飼及照顧馬蹄蟹,學習及了解馬蹄蟹的生活狀況及行為。 |
由保母於校園內設置的馬蹄蟹飼養缸 |
除了餵食外,保母需監測水質及維生系統,以確保水的鹽度、酸鹼度、溫度和氨濃度都合乎指引,讓馬蹄蟹在合適的環境下成長。
|
保母亦需定期量度馬蹄蟹的頭胸甲闊度和體重,記錄馬蹄蟹的成長。 |
部份較大的馬蹄蟹適合植入小型晶片,以偵測牠們於野外放歸後的成長過程與生存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