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加強打擊瀕危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資助金錢龜基因研究以保育極度瀕危物種
(香港,2018年8月16日)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下稱「保育基金」)今天宣佈於2018/19年度共投放港幣839萬元,資助19個科研及保育項目。由2007年開始,保育基金一直致力推動在亞洲區備受非法貿易威脅的野生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於2018/19年度,有關資助更將延伸至三種本地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當中包括極度瀕危的金錢龜(學名:三線閉殼龜)。
金錢龜保育項目的資助年期由2018至 2020年,涉及金錢龜的基因組學保育和應用於遷地繁殖的工作,以及野生物種基因鑒定等。香港若不是唯一,亦會是全球最後一個仍然發現野生金錢龜的地方,由於金錢龜在非法寵物市場及傳統中醫藥方面均具有非常高價值,令該物種走向絕種邊緣。龜類保育基金會(Turtle Survival Alliance)已將金錢龜列為全球最瀕危淡水龜類的第九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亦已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為期24個月的金錢龜保育項目,透過基因組學管理香港的金錢龜保育工作、人工繁殖(Captive Breeding),以及野放(Reintroduction)等。項目將採用遺傳基因技術鑑定及分析亞洲區內各金幣龜物種的遺傳關係及起源,並致力研發出一套系統,以確保能適當地將人工繁殖的金錢龜放歸野外,長遠而言更能協助執法及野生物種保育行動。
保育基金其他針對瀕危物種非法貿易的保育工作,包括資助另一項鑑證工具的研發工作,以協助保育被列為極危級別的盔犀鳥及預防相關的非法貿易活動。除此之外,在保育基金的資助下,香港將舉辦亞洲區的石斑魚類專家工作坊。由於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的珊瑚魚類貿易情況嚴重,亞洲區石斑魚類經常被非法濫捕,當中有不少是瀕危品種。參與工作坊的石斑魚類專家將共同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進行地區性評估,並探討能更有效監測及管理亞洲石斑魚類的行動和長期計劃。
保育基金的保育足跡更加延伸到香港以外,自2007年起投放逾港幣8,000萬元,資助超過479項科研及保育計劃,惠及18個亞洲地區合共超過195個物種。當中包括資助印尼爪哇懶猴的保育工作,進行康復、野放及保育計劃。通過實施合適的復康方案,該項目成功將野放懶猴的存活率提高逾五成。透過支援執法機構及政府官員,當地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成功率更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事實上,香港是非法野生物種貿易的熱門地方。根據海關的數字,僅在2016年,香港已錄得309 宗涉及走私瀕危動植物種的個案[1],而在2015年,當局更截獲超過1,074.8噸非法進出口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規管的物種,數量之多為2011年所截獲的251倍[2],反映相關問題極為嚴重。雖然各地已逐漸加強有助遏止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法規,但許多物種仍然面臨滅絕的危機,各方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而作為亞洲區野生生態保育的倡導者,保育基金致力推動及資助區內的保育項目,進一步打擊非法野生瀕危物種的貿易。
保育基金同時宣佈陳晴女士再獲委任為保育基金主席,自2018年7月1日起生效。保育基金主席陳晴女士表示:「我很榮幸能夠繼續以主席身份推動保育基金的工作,雖然自2004年被任命為主席以來已經過了14年,但我仍認為自己可以為保育基金貢獻更多。香港作為非法野生動物販運的中心,不但助長全球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問題,更加嚴重損害亞洲區的生物多樣性。科研及保育工作刻不容緩,因此,保育基金致力與亞洲地區通力合作,持續透過協作籌款與科研教育,務實有效地推動亞洲野生生態的保育工作。」
透過改變個人的消費模式,市民亦能夠為打擊瀕危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出一分力,例如避免購買或使用以瀕危物種製成的產品、在購買前了解產品的資料,或以其他可持續產品代替,市民亦可支持保育基金的科研及保育項目,透過捐款共同拯救大自然的生態。
(詳情請瀏覽: https://www.opcf.org.hk/tc/friends-of-the-foundation)
[1]香港海關年刊(2016年)https://www.customs.gov.hk/filemanager/common/pdf/pdf_publications/Departmental_Review_2016_c.pdf
[2] 管制人員就審核2016-17年度開支預算的答覆(答覆編號SB506) https://www.customs.gov.hk/filemanager/common/pdf/replies_fcq_1617_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