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距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助受螺旋桨击伤之中华白海豚康复

遥距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助受螺旋桨击伤之中华白海豚康复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鲸豚搁浅行动组」继续在大屿山水域密切监察


图一:得到渔护署同意,海洋公园的兽医团队於8月27日中午成功为该海豚遥距注射药效能持续17天的长效抗生素,保育基金行动组及鲸豚生态研究所的成员亦在现场观察有关行动。

 

(香港,2018年9月21日)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於8月25日接报在大屿山水域发现一条受伤的成年中华白海豚,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的「鲸豚搁浅行动组」(保育基金行动组)及海洋公园的兽医团队连日来一直密切监察该海豚的情况,并与渔护署保持联系及沟通,以便在渔护署的同意下,因应海豚情况的变化,为它提供最适切的协助。考虑到该海豚的伤势丶它的整体状况丶环境因素以及参考过国际标准指引《岸上的海洋哺乳动物:处理搁浅动物的指引》後,结论是抗生素会对该海豚起正面作用,而且最好将它留在栖息地。在渔护署的同意下,海洋公园的兽医团队透过飞标以微创方式为该海豚遥距注射长效抗生素以提升该海豚的免疫能力。

保育基金行动组和鲸豚生态研究所(Cetacea Research Institute)於8月26日分别到大屿山西部水域观察该受伤海豚,鲸豚生态研究所将拍得的海豚照片送交保育基金行动组及海洋公园兽医团队分析。根据观察,受伤海豚的背鳍後方至尾部共有最少三处很深丶呈V 形的横向伤口,而且伤口边缘锐利,相信是因船只撞击造成。

鲸豚生态研究所总监贾力诚博士 (Dr. Leszek Karczmarski) 亦提出相关专业意见,确认海豚的受伤情况严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香港城市大学客座助理教授葛展荣博士同意,延迟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引致病情恶化及并发症,包括神经受损甚至瘫痪,所以有需要为受伤海豚注射抗生素。他更指出这种外伤很大机会造成身体内的创伤,例如脊椎骨折,从而引致脊椎移位。

得到渔护署同意,海洋公园的兽医团队於8月27日中午成功为该海豚遥距注射药效能持续17天的长效抗生素,保育基金行动组及鲸豚生态研究所的成员亦在现场观察有关行动。

过去两星期,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及鲸豚生态研究所一直密切监察受伤海豚的情况。该海豚大多於大屿山西南部水域出没,亦经常在来往香港及澳门的高速船航道中或附近流连。该海豚游泳时一般表现轻松,但当有船只接近时便会主动回避。

香港海洋公园兽医总监马伯乐表示:「海豚原先的伤口很深和范围广泛,虽然有些伤口已开始愈合,但其他伤口的表面和深层组织已明显受到感染并已经腐烂。以我们的观察,相信现时该海豚仍有能力自行在野外生存,我们决定把治疗限於微创方式和风险低的遥距长效抗生素注射。伤口在注射抗生素後12天後虽然仍属严重,但已有大幅改善,看得见的组织正在愈合。尾鳍附近的伤口非常深,极有可能影响它的脊骨。现时,最大的风险是伤口有可能於抗生素的17天药效期过後再次恶化,使海豚情况转差,我们建议继续观察该海豚的健康状况并在有需要时为它提供治疗。」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总监蒋素珊指出:「根据国际标准指引,要决定是否营救海洋哺乳动物,必须深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团队的後勤支援丶环境因素丶动物的状况丶团队的安全,及护理设施和资源等。该海豚一直於大屿山以西丶船运繁忙的水域出没,渔护署及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会在天气许可下继续监察海豚的状况。同时亦已呼吁附近渔船丶船只和渔民协助留意受伤海豚的情况。这次事件显示,公众对动物保育的意识丶迅速的专业判断与政府的支持,都是确保本地野生物种得到最适切保障的重要元素。」

今年截至9月10日为止,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鲸豚搁浅行动组与渔护署合力处理共35宗鲸豚搁浅个案,当中涉及江豚的搁浅个案高达25宗,而中华白海豚个案则有6宗。35宗个案当中,有高达18宗疑涉及鲸豚遭船只撞击,情况令人忧虑。本年5月,行动组曾处理一宗「一尸两命」的江豚个案,成员抵达现场後发现怀孕江豚尸体的整个下半身已被螺旋桨切去及无法寻回。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助理科研经理黄伟浩博士表示∶「鲸豚搁浅个案持续高企的情况令人非常担忧,而今年疑涉及鲸豚遭船只撞击的死亡个案及近日严重受伤的海豚已是一个警号。这些数字反映出现在有迫切需要立刻采取措施,以减低香港水域内的鲸豚受船只撞击的风险。」

黄伟浩博士续说∶「虽然约78%的鲸豚尸体在岸上被发现时经已严重腐烂,使我们难以确定船只撞击是其最後致死原因,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鲸豚上的撞击伤痕愈来愈常见,显示出船只对香港出没的野生鲸豚威胁已经不容忽视。因此保育基金将会积极与珠江口一带的海上持份者共同制定最佳的应对措施,以防止类似中华白海豚遭船只撞击而重伤的悲剧重演。」

- 完 - 

 


图二:受伤中华白海豚背部的伤口。 (摄於2018年8月25日)


图三:受伤中华白海豚在接受长效抗生素注射後第一次被发现。(摄於2018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