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走在保育最前线
「保育」两个字不再是新鲜或陌生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文明进步,我们目光渐渐放远至经济发展以外的领域,人类发现过分竞逐大自然资源的恶果,就是地球未必可持续发展下去;逐渐醒悟到保育大自然的迫切性,开始探求与天地万物共存之道。
在过去十多年的推广成果下,保育不再被标签为与发展对立的思潮或代名词;正演化为一项令公众明白,由平衡环境、经济、人类发展的三环互扣理念,并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生活里。追本溯源,科研和教育二者缺一不可,科研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育方面,不但唤醒公众认知议题,更可潜移默化、推动人类的保育行为。
虽然社会愈来愈重视,但保育工作仍是任重道远,尤其是投入保育行业的年轻人不足,成为推广工作的瓶颈效应。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对此问题相当重视,早在2005年起推出「野外生态保育大学生赞助计划」,迄今共资助281名本港大学生前赴亚洲区内超过10个国家,参与多达121项野外考察活动。藉着亲身参与和前线保育工作的体验,我们鼓励更多大学生投入保育行列,同时激发年轻人对生态保育的使命。
实地考察工作并非easy job,每个保育的小成果,可能来自无数次沉闷的等待、和重复的工作中沉淀而来。长远而言,生态保育不限于努力维持物种种群的数量,亦是争取人类活动和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在探索的过程中,同学慢慢体会到受影响物种与当地小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以及保育物种与民生之间的微妙「斗争」。
无疑我们未必都能逐一解答上述问题;但我深信,亲身走上前线体验,必能坚定学生为保育发力的心志;更进一步反求诸己,坚立信念,贯彻对保育的热诚。今日的疑问或不易解决;然而年轻人未来在保育路上挥洒汗水,仍可不懈寻找答案。
2015年10月9日:保护海洋 回收做起
明明如月,万家团圆。中秋节那天,大家都欣赏到今年特别大的月亮吧。往年赏月佳节的主角是圆月和灯笼;近年已变成了荧光棒占主导地位,殊不知这为大自然带来大量垃圾和生态灾难。
荧光棒外壳由塑料制成,内含有毒的发光化学物质。由于它难以被回收和重用,用完一次后,绝大多数被送往堆填区或随处弃置。若处理不当,荧光棒内有毒化学物质可能渗漏,造成环境污染。如果被野生动物误食,毒素可能进入食物链,造成一连串生态灾难。
塑料由合成树脂组成,有不同特性和功用,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不过,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形成大量固体垃圾,遗下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加重堆填区的负担。若然废胶落入海中,如被海洋生物误食,也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要保护海洋,首先要减少使用塑料,从源头减废,尽量减少制造海洋垃圾;如必须使用,则务必回收。回收时要将不同类别的塑料分开,并先洗净以方便处理。塑料回收的工序繁复,花费大量资源如水、电、人手、专门机器等。大多数塑料制品皆由多种部件组合而成,分选步骤需以人手进行,因此,源头减废才是治本之道。
为鼓励市民保持海岸清洁,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携同其他策略性伙伴,共同推出「育养海岸」计划,在香港34个海岸生态地点进行生态及海洋垃圾调查。保育基金专注负责三个马蹄蟹的主要栖息地水口湾、白泥及下白泥的清理及调查。我们发现,泥滩上竟然有多达62个不同物种,反映泥滩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惜,调查同时发现大量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影响整个生境及当中赖以为生的多个物种,可见回收和减废已经刻不容缓。
此外,保育基金响应今年「生物多样性节2015」,将于10月10日于水口湾举办清洁泥滩活动,为马蹄蟹打造更理想的生长环境,活动详情可参阅保育基金的FB或网站。为了全港市民珍爱的海岸及海洋生物,相信你必愿意为源头减废多做一步,为海岸清洁多走一步。
2015年10月16日:「鲎」会有期
人于天地间,与万物共生,同享甘露。由宇宙洪荒开始的历史长河里,人类出现至近代文明急速发展,其实犹如昙花一现。可惜的是,我们的智慧为人谋求福祉时;亦为环境和某些物种带来伤害和遗憾。
生态保育工作不单要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境和物种栖息地,同时要小区教育、宣传并举,鼓励更多持份者参与,利用各自专长,各司其职,方能有效推进保育。例如2009年起,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透过「马蹄蟹校园保母计划」,在老师指导下,让中学生于校园培育马蹄蟹,然后将牠们放归野外自然繁衍,迄今成果令人鼓舞。因此,今年我们决定推出「马蹄蟹企业保母计划」 ,让企业员工体验培育「万年活化石」的趣味,向在职人士推广海洋保育信息。太古地产已率先加盟为首间参与计划的企业,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该企业招募了超过80名爱心大使化身马蹄蟹保母,贴身照顾由城市大学人工繁殖的马蹄蟹。
马蹄蟹生命开头的十数年在泥滩的潮间带度过,其后会改往浅水区生活。繁殖季节期间,马蹄蟹趁潮涨时回到泥滩聚集交配和产卵,雌性每次能产下6至12万粒卵子;可是野外存活率却只有万分之一。我们推出「马蹄蟹企业保母计划」,希望企业员工亲身照顾马蹄蟹,见证牠们成长,过程中体会保育的重要性;此外,更争取提高马蹄蟹于野外的存活机会,保护本港泥滩的生物多样性。
今次的计划成功将生态保育融入企业员工之中,由他们将这些重要信息带给家人和朋友。上周六,一群太古地产的员工和马蹄蟹保母带同家人到下白泥,将长大了的马蹄蟹放归野外。我期待更多市民跟随他们脚踪,热诚参与保育活动,让马蹄蟹茁壮成长。
2015年10月23日:祝融之祸
适逢重阳、秋意正酣,正是登高追远之时。渐入深秋,人为疏忽及风高物燥下,每年都发生山火。山火威胁生命和财产之外,更会破坏自然生态,令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与香港隔着南海相望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当地森林常遭祝融蹂躏,无论是住民和当地物种都大受其害。
最近受火灾牵连的Sabangau泥炭沼泽森林位于婆罗洲南部加里曼丹省,因土壤长期浸水,枯叶和其他有机物未完全分解,累积成厚厚的酸性泥炭层。本来土壤含水量极高,应该保护森林免除火舌;不过,人类大量砍伐树木,抽干土壤以利耕作,易燃的泥炭 (即草煤)层 成为最佳燃料,火种乍现,火势就一发不可收拾。
Sabangau的泥炭层经过无数年慢慢形成,森林慢慢演化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例如拥有现存最大的婆罗洲红毛猩猩种群,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牠们面对森林开垦、滥伐树木,人类改种其他经济效益较高的如棕榈树;或大规模农地扩张和基建工程等栖息地流失问题。大火不但摧毁牠们的家园,更影响到当地保育工作。
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于2015年度拨款资助印度尼西亚红毛猩猩保育组织Orangutan Tropical Peatland Project (OuTrop) 为期三年的婆罗洲保育项目;包括协助扑灭火种、堵截非法伐林、兴建水坝增加土壤含水量、植树重建生态,以及监察当地森林及婆罗洲红毛猩猩种群状况。OuTrop伙同当地大学及专家推进该项工作,并协助当地森林工作人员提升管理能力。
身在香港,你可多留意食物及清洁用品标签,减少购买含棕榈油产品,或支持那些承诺可持续发展棕榈油生产商的产品,减低因为种植棕榈树而破坏红毛猩猩家园的推动力。秋风送爽,郊游登高之时请记得保护环境,小心处理还未熄灭的火柴、烟蒂和香烛冥镪等,大家都为保育多走一步。
2015年10月30日:泥滩寻鲎千百度
|
上周六,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连同多个机构的专家、以及300位学生在大潭笃展开首次香港生态速查,目标在30小时内力图找出不同物种,既了解该区生态状况,也加深公众认识香港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保育意识。
大潭笃在港岛南区,拥有物种高丰富度的生境,庇护着港岛最后一片红树林。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保育基金在大潭笃首次发现年幼圆尾鲎,也是我们首次于港岛区发现圆尾鲎!当天烈日当空,保育基金团队却要金睛火眼,在广阔的泥滩上寻找头胸甲宽度只有约3厘米的年幼马蹄蟹。团队凭着专业知识,根据沙泥质地估计年幼马蹄蟹可能出没之地,捕捉潮退后但沙泥仍比较湿润的时刻,方能找到3只年幼的圆尾鲎。对保育界来说,这次成果绝对是一支强心针,也算是大自然回馈我们多年工作的一份小礼物。
马蹄蟹是泥滩的旗舰物种,牠们依赖泥滩的软件动物为食粮,可说是泥滩生态健康的活指标。透过推广保育马蹄蟹,保护牠们的育幼场——泥滩,透过保护其他居于泥滩或依赖泥滩生活的物种,维持其生物多样性。未来保育基金会克尽己任,继续保育马蹄蟹;然而,单凭我们努力,仍未能清楚得知每个马蹄蟹的栖息地。我们非常需要市民或渔民通报,搜集更多关于马蹄蟹出没的数据,深入调查本港其他可能是马蹄蟹栖息的地点。适合马蹄蟹栖息和产卵的泥滩不多,要保育马蹄蟹就必先养育泥滩。我诚邀大家与我们携手保育马蹄蟹,切勿以盐引蛏子或摸蚬,保持泥滩清洁,让马蹄蟹在更健康的环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