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基金再获渔护署委任进行野猴保育计划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再获渔护署委任进行野猴保育计划
 
保育基金自 2009 年起为超过 900 只雌性野猴进行绝育手术
成功将出生率降低超过五成
 

( 2014 年3月31日 .香港)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下称保育基金)今天正式宣布由今年二月开始获渔农自然护理署(下称渔护署)再度委任,为香港郊野公园的野猴进行绝育计划。自2009年起,保育基金与渔护署通力合作,为超过900只青年及成年的雌性野猴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以控制本地野猴之数量。此计划成功把本地野猴的出生率降低超过一半,从2009年约60%降至2013年约30%。根据生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金山郊野公园、狮子山郊野公园及城门郊野公园约有22个猴群,共1,576只野猴,而最大的猴群约有250只野猴。此计划的长远目标是为八成以上的雌性野猴进行绝育手术。

由于人们过度喂饲,令金山、狮子山及城门郊野公园的野猴数量急速增长。虽然渔护署及后已实施禁止喂饲野猴的法例,但有些野猴已习惯被人喂饲,导致野猴会在郊野公园范围和附近民居抢夺人们的食物,因而造成滋扰。此绝育计划为本地野猴保育计划其中的一部分,致力减低本地野猴的出生率,及控制其野外群落数量,从而减少人们与野猴之间的冲突。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总监蒋素珊女士说:「整个绝育计划的成效令人十分满意,我们很高兴可以再次支持渔护署的工作,透过此绝育计划管理栖息于城市边缘的野猴数量。自2009年参与计划之后,年幼野猴占整个野猴的比率,由2010年的50%,减至现时的31%,充分证明猴群的数量下降是由于新生野猴的减少。我们在过去四年不断改善绝育手术及野猴生态调查的方式。吸取过去的经验,我们深深明白到成功的保育计划,实有赖政府的全力支持,更需要长期实施,而非一次性的干预即可达至减少数量的目标。」

蒋素珊女士补充:「香港不少市区地带毗邻美丽的大自然环境,而这些自然环境同时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可是,人们过度喂饲野猴,导致牠们快速繁衍,结果更因部分野猴走出其栖息地,或接近人类寻找食物,造成人类和猴子之间的冲突。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地控制野猴数量,好让野猴和人类能和谐地相处。」

每两个星期,保育基金的团队会在野外设置大型的捕猴笼以捕捉野生猴子,为牠们进行绝育处理;在夏季,由于受炎热天气所影响,捕捉的次数会减少。保育基金的野猴生态调查员会先将野猴引入大笼内,当闸门关上时,工作人员便会为牠们注射麻醉药、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杜虫,及注射疯狗症疫苗。只有成年和青年的雌猴会被挑选接受内视镜微创绝育手术,此技术不但可令雌猴永久绝育,同时亦可保留雌猴的子宫让其进行交配行为。这四年所累积的经验令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整个手术过程可于4至10分钟内完成。手术完成后,工作人员便会为雌猴纹身作为已接受绝育手术的标记,而不同的纹身图案亦代表不同的猴群。雌猴麻醉药力过后,工作人员便会在当天将牠们放归野外。

由两位保育基金野猴生态调查员每天进行的数量调查,提供各项重要的数据和数据,包括每个猴群栖息地的范围和用途、族群数量和出生率等。这些数据对于评估现时绝育计划的成效,和规划未来的保育政策是不可或缺的。

渔农自然护理署湿地及动物护理主任石仲堂先生说:「渔护署在过去多年实施禁喂及绝育计划,目的为控制野猴数目。野猴群落数目及出生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证明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前往郊野公园的市民为免受到猴子的骚扰,亦应注意一些事项,如不要在野猴面前进食或手持背心胶袋等。如被猴子滋扰,可致电1823通知本署跟进。」

蒋素珊女士总结:「公众在本地野猴数量的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不应再喂饲牠们。当野猴习惯了只在牠们的自然栖息地寻找食物,牠们的出生率会回落至自然的水平,而滋扰市民的事件亦会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