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基金海马卷标计划正式启动 成功在本港海域为首只海马进行卷标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海马卷标计划正式启动
 
成功在本港海域为首只海马进行卷标
致力打造「海马踪迹网络」与潜水人士携手保育香港海马
 

( 2013 年 6 月 14 日,香港)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下称保育基金)今日宣布其海马普查研究团队于本港海域成功为一只野生海马进行卷标,是次突破性卷标行动令保育海马研究跨出一大步。保育基金一直就本港海域海马种群数目、个别野生海马栖息环境及范围进行研究,旨在为政府及小区提供重要数据,作为规划长远海马及栖息地保育方案之参考。自今年五月开始,保育基金于香港海域进行五次海马普查,并于6月成功卷标了首只雄性黄海马(hippocampus kuda),编号为「801」。保育基金于今年将海马的考察范围扩展至本港海域至少34个地点,为4厘米或以上的海马进行卷标,以监察海马的长期生存及生长状况、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及栖息地范围等。为增加研究的全面性,和让更多香港市民参与,保育基金联同香港潜水总会及逾十家潜水店组成「海马踪迹网络」,鼓励潜水爱好者与保育基金分享海马踪迹,以协助监察香港水域海马的存活情况。

保育基金在2011-2012年在本港海域展开首个全面性海马普查工作,其后更扩大普查范围,并为海洋公园内的两只海马进行卷标作为试验。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高级科学主任冼映彤小姐表示:「今年6月6日,保育基金的海马普查研究团队在西贡海域发现一只体长11.6厘米的雄性黄海马。海马研究员为海马量度身体尺寸,并以卫星定位系统记录海马的发现位置和其栖息环境后,便将一片印有『801』编号的细小绿色椭圆形胶片,以柔软幼绳系于海马颈项上。」

有关海马普查方法,冼小姐补充说:「如以往一样,4至6位海马研究员会在水底并排进行搜寻,而其中一位则拉着一部浮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记录潜游研究的范围和发现海马的地点。当研究员发现海马时,会首先识别其性别,量度海马整体高度,以及头部、身体和尾巴的长度,同时亦会拍下照片作品种确认。所搜集到的数据有助我们了解每个海马品种的种群结构、分布、数量和密度。」

研究员将定期到访曾卷标海马的研究地点,搜寻及记录海马的出没情况。若再发现卷标海马,则会再进行记录,以助日后更深入分析海马的存活及其于本港水域的生长情况、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和范围等。保育基金计划将会向公众分享今年的普查结果。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副总监吴守坚先生指出:「保育基金在去年的海马普查中,于西贡一带的两个地点发现1雄5雌,共6只黄海马。而今年的海马普查的卷标工作,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本港水域海马数目,以及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数据,让他们在考虑或规划沿岸基建工程前,能顾及保育海马及其生态环境。」

吴守坚先生继续表示:「为提升公众对海马保育的参与度,保育基金正与多个本地潜水团体合作,组成「海马踪迹网络」。我们鼓励本地潜水爱好者与我们分享发现海马踪迹的信息。当他们在潜水时发现未卷标的海马,请将海马照片、海马大小、发现地点、水深、日期及时间,电邮至opcf@oceanpark.com.hk,以便我们跟进。如市民发现已被卷标的海马,亦请拍下可清楚显示卷标号码的照片,附上拍摄日期、位置和水深数据,以便我们监察其生存状况。我们同时呼吁潜水人士养成负责任的良好潜水习惯,遵守『不触碰、不带走及不骚扰』三大原则,一起保护海马、其他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态。」

「海马踪迹网络」成员包括香港潜水总会及逾十家潜水用品店,他们会透过其网站和社交网站向会员分享并推广海马普查及卷标计划的信息。保育基金更鼓励潜水教练和潜水长,在潜水活动前与学生和潜水人士分享更多有关保育基金的海马普查计划和「海马踪迹网络」数据。保育基金将在其网站增加「海马普查计划」专页,介绍海马现时面临的各种危机、保育基金的海马普查计划、卷标技术和一些保育贴士,让潜水人士了解遇上海马时应进行的记录及与保育基金分享信息的步骤。

栖息地被破坏、意外捕捞均对海马种群的健康成长及繁衍构成影响。现时过度捕捞海马作中药用途,更令全球海马数量大幅减少。作为香港的野生生态保育先驱,保育基金呼吁市民一起共同保育这些珍贵海马物种,并保护海洋生物和珍惜海洋生物多样性。